×

原创

“世界人口日”即将来到,你对这个节日了解多少!

lidayong lidayong 发表于2024-07-10 21:13:53 浏览79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世界人口日是每年的7月11日。2024年7月11日是第35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主题确定为“拥抱包容性数据的力量,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有弹性和公平的未来”,中国的主题是“倡导良好家教家风,培育新型婚育文化”。

    世界人口日因何而来?

    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了50亿。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989年联合国发展规划署理事会建议国际社会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以唤起人们对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注。1990年联合国根据其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设立世界人口日的目的在于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人口问题的重视。人口问题涉及诸多方面,如人口老龄化、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99年初公布的统计数字展示了全球人口增长的历程:1804年世界人口只有10亿,1927年增长到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上升到50亿,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增长至85亿左右,2050年达到97亿,21世纪80年代达到约104亿的峰值,并保持这个水平到2100年。

    在世界各地,人口、环境与发展之间能否普遍出现良性循环的格局尚不明朗,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社区和国家的情况、政策以及政府所能提供的配套服务,包括从根本上提高妇女社会和经济地位、普及对女童的教育、改善医疗和卫生条件、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改善生育医疗设施等。每个人也可以通过一些小事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例如做好垃圾分类、珍惜有限资源、保护妇幼权益、尊重关爱老人等。

    这个世界的资源规模是有一定限度的,地球所能承载的能力是有一定规模的。人口的多少决定了发展的潜力及能力。我国的人口情况如何呢?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1月17日发布的数据,2023年末中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为140967万人,比2022年末减少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

    从城乡构成来看,城镇常住人口为93267万人;从性别构成来看,男性人口为72032万人,女性人口为68935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9(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从年龄构成来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8648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1.3%,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21.1%。

    另外,中国香港人口临时数字为749.81万人(截至2023年年中),中国澳门人口数为67.88万人(截至2023年6月底),台湾地区人口数为2342.0442万人(截至2023年12月底)。

    历史上,中国人口始终占世界人口的较大比例。1850年中国人口约4.3亿,占世界人口的34%。1949年年末,中国大陆人口为5.4167亿,占世界人口比例下降到22%。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达到5.9亿,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3‰,此后人口再生产进入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阶段。

    中国在城乡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人口再生产类型逐步实现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下降到1995年的1.8左右,自然增长率从25.83‰下降到10.55‰,较好地平抑了第三次出生高峰,总人口控制在12.1亿。1996年以来,中国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8左右,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

    然而经过数年的人口计划生育控制,以及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发展,人口控制带来的社会红利即将过去,由于出生率下降,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的社会发展状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3年中国人口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总和生育率1.0左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倒数第二。人口因素变化缓慢但影响重大深远,中国的生育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等挑战,促进人口长期健康均衡发展。

    应对这一系列的挑战需要多方面的政策支持:首先推出生育扶持政策,如将生育假延长,让男性享受更长时间的带薪生育假,将不孕不育等相关医疗纳入医保;制定儿童培育计划,让父母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中解脱,让“带孩子”不再是爷爷奶奶的专属;给予劳动者更多假期及带薪休假并实施到位,让父母有时间去陪伴孩子的成长;降低教育成本,法律框架下制定良好的教育制度,避免教育的内卷,无形增加教育的成本;增加就业,让年轻人增加收入,育龄期父母可以免除部分税负,补贴首套房利息,让年轻人不再被“婚房”套牢。

    以上这段是应对“少子化、老龄化”的一些建议,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健康咨询

访客